【资料图】
jeff_830讨论剪刀差的第一条,你讲清楚,商品是如何定价的。比如,农民干一天活,劳动产出可能只有1斤粮食,工人干一天活,劳动产出可能是一辆自行车,那为什么你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就可以买我半年的粮食??第二条,农民生产效率提升很难,去年一天活1斤粮食,今年还是,明年还是。工人呢,去年一天产出一辆自行车,今年技术改进了,一天产出1.5辆,明年两辆了。那你降价了吗?降了多少?你这个问题的错误在于,将自行车组装工的劳动等同于制作一辆自行车的全部劳动。
农民种粮食,一个人劳动,就可以种出,而且还有很多空余的时间,这个时间是没有劳作的。
但是一辆自行车并非一个人可以做得出,你看见的是工人一天组装出一辆自行车,但是自行车的各个部件,并不是他一个人做出来的,这是一大群人工作的集体成果。包含采矿工人,炼钢工人,机床工人、电焊工人,种胶采胶工人、制漆、喷漆工人、机械设计、维修工人、物资运输的司机等集体化劳动的结果。
自行车的价格里,是包含这么一大群人的工资以及各种设备设计、制作、维护、损耗的成本在里面。单纯自行车组装工的工资并没有多高。
另外一个,农民的生产效率是由工人去极大提高的,化肥的生产、农药的制作、使得粮食亩产提高几倍,农业机械的应用,可以使农民一个人能管理的耕地面积提高几十倍。
只有前三十年的水利建设,化工建设、机械制造建设等建立起来,才能极大提高农民的劳动效率,才有八十年代的包产到户,释放农民的劳动力到城市工作。
以电视来举例,九十年代的三十寸彩色电视,要六千元以上,一斤大米才一元不到,三十年后的今天,三十寸电视,只要六百元,而大米好一点的要3元,你说工业品有没有降价。
所谓的工农剪刀差,就是制造社会矛盾的说法。
当年的统购统销是低下的农业生产力与社会人口旺盛的生存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了不造成投机份子炒高粮食及生活必须品价格而不得不为的操作,起源于解放初期上海的两白一黑价格大战结果。(两白一黑为米、棉、煤)